一种保守的长距离端粒沉默机制抑制了衰老的人成纤维细胞中的mTOR信号通路
论文摘要:端粒是位于每条染色体末端的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有人假设端粒磨损在大型长寿物种中进化为一种肿瘤抑制机制。长端粒可以沉默通过一种叫做端粒位置效应的长距离循环机制,数百万碱基之外的基因(TPE-OLD)。这种消声机制的功能尚不清楚。我们确定了一组2322个高复制老化物种的位置守恒,包括已知和候选的TPE-OLD基因可能减轻复制性衰老的潜在有害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发现PPP2R2C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该基因在老年人成纤维细胞中被TPE-OLD上调,导致p70S6激酶去磷酸化和雷帕霉素抑制的哺乳动物靶点。端粒和肿瘤抑制机制之间的机制联系支持了复制性衰老履行肿瘤抑制功能和激发的假说以前未知的抗肿瘤和抗衰老策略。
文献来源于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如有侵权,告知即栓去!
早在2008年,施一公博士和Jeffry Stock教授在《Cell》中发表了《PP2A去甲基化和失活的结构机制》一文。研究发现,细胞衰老与PP2A 的活性程度高度相关。PP2A 去甲基化(失活)后,线粒体的各项机制开始失去动态平衡并引发氧化应激、自噬减弱、炎症等各种问题,加速细胞衰老凋亡。而当PP2A 保持其正常的“三聚体形态”时,细胞衰老的速度大幅减缓。